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动态 >

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“压舱

时间:2025-03-05作者:admin浏览:

摘要:蓝狮注册 作者:李梓旗、张广辉(均系辽宁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辽宁大学土地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) 洪范八政,食为政首。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

  蓝狮注册

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“压舱石”

  作者:李梓旗、张广辉(均系辽宁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辽宁大学土地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)

  “洪范八政,食为政首。”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,但同时也面临复杂严峻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。习强调,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。随着粮食生产重心的不断北移,东北地区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,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。2023年9月7日,习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,“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”。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,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,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。2024年11月25日,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《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》,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  习强调,“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‘压舱石’”是东北的首要担当,并要求东北在粮食生产方面承担“确保平时产得出、供得足,极端情况下顶得上、靠得住”的重任。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,以地区比较优势为依据进行国土空间规划,是提高全国经济效率、保证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。东北地区拥有全国最好的耕地资源,在粮食生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其农业发展不仅要满足自身需要,更要服从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大局,为全国及时、足量地提供产品,这就要求东北地区必须统筹内部和外部,放眼当下和未来,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加强粮食稳产保供。对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支持,也应严格以提升粮油作物的单产水平为目标,引导形成一批具有现代化生产水平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,在发展过程中坚决防止资本逐利导致的“非粮化”“非农化”等现象发生。

 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,只有在保护好资源和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现代化大农业,才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,泽及千秋万代而生生不息。黑土地是最为肥沃和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地,被誉为“耕地中的大熊猫”。东北地区不仅是我国最主要的黑土分布区,也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,拥有典型黑土地耕地面积1853.33万公顷。因此,强化对黑土地的保护是东北资源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。应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,支持东北地区优先把黑土地区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。逐步完善黑土地保护制度,做好总体部署和评价验收工作;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改良农田基础设施、促进耕地质量提升;持续巩固水土流失治理,聚焦小流域、坡耕地、黑土区侵蚀沟加强综合治理;不断扩大土壤改良培肥面积,保证在黑土地保护利用过程中推进保护性耕作、深松整地、秸秆还田等项目顺利实施。

  习强调,“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,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、在人才”。与传统农业相比,现代化大农业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、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,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。因此,在东北发展现代化大农业,本质上就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。一是开展种业创新攻关。种子是农业科技的“芯片”,对粮食单产水平的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。加强对东北地区农业科研院所在资金、人才、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,根据各地优势作物品类和自然禀赋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种业,在大豆、玉米等关键品种的育种技术上给予特殊支持。二是加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。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。应加大力度提高耕、种、管、收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,推动传统农用机械数智化转型升级。

  现代化大农业是包含生产资料供给、农作物生产、农产品加工、农产品流通等多个环节,建立在现代农业和农业企业化经营基础上的“大农业”。东北地区长期以粮食种植为主,在粮食产业链的收益分配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,而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,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,延伸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,进而提升全产业链增值收益,是拓展农业发展空间、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积极性、加速东北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破局之策。一是做好“粮头食尾”“农头工尾”“畜头肉尾”大文章,通过政府招商、产销协作、集体经济等渠道全方位推动粮食加工业的发展,并与现有产业形成有机结合。二是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创响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。东北农产品种类丰富、特色鲜明、质优价廉,但产业化程度较低,缺乏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和物流体系加持。应积极做好各地特色农产品的发掘、培植、推广工作,开辟多种销售渠道,对接现代化电商物流体系,将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作为东北农业新的收入增长点。

  习强调,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。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”。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,必须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,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,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充分流动、优化组合,统筹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。为此,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。处理好人地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,应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,盘活闲置耕地、宅基地、农房,通过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建设土地市场,实现劳动力、资本、土地等要素的优化配置。二是深化经营体制改革。尽管东北地区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现代化大农场,但小农生产仍然占据重要地位,如何联结小农户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,是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的关键问题。应继续发挥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,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,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相关服务业规模经营,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,助力农业生产方式全面转型。

  专家提示,科学预防带状疱疹,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避免过度劳累、熬夜、着凉等。

  在“春晚机器人”的“原产地”浙江,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《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(2024-2027年)》,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。

  我们还需要以更前瞻的视野加速布局,让AI加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。在鼓励社会资本开展“AI+”项目投资时,探索对相关投资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,完善“募投管退”全链条运行机制。

  目前,陈超的育秧基地共有20万个秧盘,10台秧苗运输车,秧苗不仅供应自家的5000亩水田,还覆盖博白县28个镇和邻县的上百农户。

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,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。

  近年来,山东省莱西市大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,提升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,为当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。

  与此同时,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,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,而人工智能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,二者相互赋能、深度融合。

  目前,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、气象高级别预警“叫应”等服务机制,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

  甲烷(CH4)和挥发性有机物(VOCs,O3和PM2.5的重要前体物)是油田开采过程中释放的主要废气,成分复杂、浓度波动剧烈且排放点分散。

  3月3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。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,近年来,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,增加资金投入,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,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,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。

  科普是国家创新的“基石”,是强国建设的“底色”。2024年,我国科普事业迈进了一大步——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科学技术普及法,为科普工作注入了强劲法治动力。

  记者3日从中国科协举办的2025年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周上获悉,我国在科技志愿服务平台上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超520万人,科技志愿队伍超11万个,年均开展活动30余万场,彰显出科技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和蓬勃活力。

  有鉴于此,2025开年以来,各家安全公司严阵以待,纷纷探索新路径、新范式,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,为国产大模型保驾护航。

  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迭代升级,越来越多的AI创作工具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,人工智能正融入内容创作生产的方方面面。

  想要真正让AI给网络内容生态带来积极影响,互联网平台、政府机构、媒体、公众必须加强协同,构建“法律—技术—伦理—行业”的四维治理框架。

  专家表示,对主带彗星311P进行探测,有助于了解小天体的物质组成、结构以及演化机制,填补太阳系小天体研究领域的空白。

  雷圣宾介绍,未来,这项技术有望在自旋电子器件、量子计算、光学器件、材料科学等领域实现超越传统碳材料的独特功能。

 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途上,需要汇聚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,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,为基础研究注入更加丰沛的“源头活水”。

  27日,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,该校与中国科学院、同济大学、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,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“祝融号”着陆区,其地下10—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。

  2月27日15时08分,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。


联系我们

公司地址:

销售热线:

联 系 人:

娱乐网址:

集团邮箱:

友情链接 :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